您是否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亲昵行为,竟然可能引发所谓的“亲吻病”?这种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力极强,并且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一定风险。接下来,我将为您深入剖析关于“亲吻病”的相关信息。
病毒溯源
人类疱疹病毒4型,又称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下的嗜淋巴细胞病毒属,其本质是一种拥有线性双链DNA结构的病毒。该病毒主要侵袭口咽上皮细胞及B淋巴细胞。根据研究数据,超过九成的成年人曾遭受此病毒感染,然而,多数感染者并未察觉到自己已被感染,这是因为病毒通常处于隐蔽的感染状态。在日常生活中,EB病毒广泛存在,且常在人体内保持潜伏状态。
传播途径
EB病毒广泛存在于唾液和飞沫中,其传播途径包括如亲吻、共同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这些活动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特别是当某人患有口腔溃疡时,其唾液中的病毒含量会明显上升,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此外,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或交谈时产生的飞沫,也容易引发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发病机制
病毒在首次感染后,会在B淋巴细胞中进行潜伏。只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病毒将处于一种无声的“休眠”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有可能伴随终身。然而,如果人体免疫力因长期承受压力、艾滋病感染或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下降,病毒有可能重新变得活跃。一旦病毒被激活,唾液中的病毒含量便会增加,从而增加了传播给其他人的风险。
症状表现
在多数情况下,EB病毒感染并未引起明显的病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然而,这种病毒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主要包括持续的高热(通常持续5至7天)、喉咙不适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遇到肝脏或脾脏的肿大,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一般情况下,由普通感冒引发的发热症状会在3至5天内逐步减轻,但EB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则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腺体肿大的症状,以及扁桃体发生化脓的情况。
病情后果
多数患者的病情具有自限性,通常在约三周内可自行恢复。然而,免疫力较低的患者群体可能面临严重的并发症风险。以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为例,其死亡率高达43%。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未得到及时治疗,其死亡率介于30%至40%之间。此外,T细胞淋巴增生性疾病存在快速恶化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感染后常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症状,且在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儿童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即便家长本人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应尽量避免与婴幼儿有唾液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家庭成员一旦出现感冒、喉咙痛等不适症状,应当佩戴口罩,并努力降低与婴幼儿的近距离接触频率。此外,在人群众多的地方,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
你是否听说过有人周围有人不幸患上了被称作“亲吻病”的病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相关见闻,同时,请记得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对“亲吻病”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