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瞩目的休闲食品品牌好丽友,陷入了关于“待遇不公”的争议。该品牌的价格频繁变动,以及成分标准的差异,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作为在中国市场耕耘已久的公司,好丽友再次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价格调整争议
好丽友公司因原材料成本增加,对特定市场的某些产品实施了价格调整措施,此举导致国内消费者产生了不满情绪。2021年9月山姆上架好丽友被质疑背刺中产,在中国市场,包括“巧克力派”和“Q蒂”在内的多个知名品牌派类产品,其售价上调幅度在6%至10%之间。尽管好丽友公司宣称,此次调整仅涉及那些受影响较严重的派类产品山姆上架好丽友被质疑背刺中产,对它们进行了价格调整,而其他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这一举措表示了他们的不悦。
配料“双标”风波
网友对好丽友的配料选择提出质疑,他们发现,好丽友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中采用了可可粉,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同款产品中却使用了代可可脂。对此,好丽友方面回应称,这起事件仅仅是翻译上的小差错,同时强调好丽友·派的核心成分在全球各地都是一致的。尽管如此,网友对此解释提出了疑问,他们指出这并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异,实际上还牵涉到了实质性成分的更换问题。
官方再次回应
3月1日凌晨,好丽友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新的声明。该声明指出,自去年9月份开始,我国针对部分产品种类进行了价格调整。与此同时,各国的子公司都实行了自主运营。最近,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有所微调,然而,我国地区并未实施类似的调整。另外,声明还直接否认了有关配料存在“双标”问题的指责。尽管如此,这则声明并未完全消除网友们的疑虑。
中国市场地位
1993年,好丽友在北京设立了其分支机构;随后在1995年,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名为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根据最新的财务数据,中国市场对好丽友全球总营收的贡献已接近一半;尽管如此,好丽友在中国市场耕耘超过20年,然而,面对百草味、三只松鼠等国内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该公司开始显现出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
消费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导致好丽友生产的高糖高热量零食难以满足市场潮流。2020年,疫情催生的“宅经济”热潮中,好丽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飙升至72亿元,然而,其利润率并未回升至2016年的水平。与此同时,面对中国消费者口味日益丰富多样,好丽友在拓展满足其多样化口味需求的产品线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未来发展挑战
朱丹蓬,我国食品行业分析师,其见解表明,伴随国潮文化的流行,年轻群体对国产零食品牌的好奇与喜爱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好丽友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或许正逐步被削弱,同时,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亦充满不确定性及挑战。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好丽友涉及的关联司法案件已超过一百起,其中大部分为劳动纠纷案件,这一现象亦表明该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此次好丽友所遭遇的争议处理结果究竟如何?面对国内市场的诸多挑战,公司打算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我们热切期待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诚挚地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并予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