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丨骑手该不该办健康证?食品安全关键在于“过程管理”
近期,有关外卖配送员与健康证明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工人日报》6月27日的报道,目前四川、天津等地的医疗机构拒绝为个人开具健康证明,而外卖服务平台却要求上传此证明,这一矛盾使得骑手们无法在没有健康证明的情况下接单。对此,媒体曝光后,当地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并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于外卖配送员是否需要持有健康证明、以及不强制要求办理健康证的做法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等议题,各界的讨论活动仍在进行中。
四川和天津为外卖配送员取消了健康证的绑定要求,这一举措具有实际意义。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那些从事与直接入口食品接触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需每年接受健康检查,并取得相应的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但鉴于“食品安全封签”等一次性封口包装的广泛使用,外卖骑手直接接触食品的机会已经显著减少。一位骑手这样说道:“外卖员主要负责的是配送餐食,而非制作餐点,只要餐盒的封签完好无损,这就足以说明食物是安全的。”
然而,部分消费者对此表达了顾虑——“我不赞同取消,那100多元的健康证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尽管它相当于(骑手)一天的薪酬,但这样一来,大家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了。”据了解,目前,食品安全封签的使用范围还未遍及所有领域,在关乎“舌尖上的安全”的问题上,许多人显得更为谨慎。
实际上,公众对于外卖骑手健康证明的讨论之所以如此热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外卖食品安全的担忧——他们关心的是监管是否能够全面覆盖所有重要环节,从而切实保障外卖食品的安全防线。
进一步而言,若彻底废除外卖配送员办理健康证明的规定,那么如何更有效地确保外卖食品的安全,这或许是一个更为值得深入讨论的议题。
民众的生活离不开食物,而食物的安全则是首要考虑。需要强调的是,不对骑手强制要求持有健康证明,并不代表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实际上,这旨在促使相关部门和平台将工作重心从“证件审查”转变为“过程监管”。加强餐饮企业对“食安封签”的管理措施,促使外卖商家接入厨房实时监控系统,大力倡导“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对骑手进行食品安全知识与管理的培训,并强化对外卖行业“黑作坊”的整治力度。与单纯的“证件审核”相比,这些更具约束力的措施,以及更全面、系统的“过程管理”,在确保外卖食品安全方面,将展现更强的针对性和更佳的成效。
在确保外卖食品安全的议题上,我们需推动社会共同治理,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从制作到食用的全过程都达到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严格的监管框架,从静态的证件审核转向对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控,持续加强外卖食品安全防护,或许能够呈现一份更能满足公众期望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