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定日县,一场6.8级的地震撼动了大地。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上海市立即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对高原地区充满关怀,展现了守望相助的精神。记者深入到地震灾区曲洛乡,在此期间,他们采访了由当地孩子们组成的“牦牛足球队”,该队曾在措昂村接受过采访。
1月,“牦牛队”的孩子们在安置点踢足球。汪海鲸摄
六个月时光已逝,“牦牛队”的孩子们情况如何?在7月初,记者重返定日,陪伴着上海支援西藏的干部,乘坐踏板电动车,抵达了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
“牦牛队”回到了学校的球场
学校需布置中考考场,因此初二年级在下午暂停了课程。人工草皮球场人潮涌动,十几只足球在场内滚动。球门区域已有不少孩子占据,他们有的在跑道边摆放小球门,有的则用衣物和背包临时搭建起球门。这情形让人联想到一月份,他们在灾后安置点的土球场上,用石块堆砌起球门的场景。
孩子们纷纷聚拢过来。我再次与牦牛队的强巴重逢,他头戴鸭舌帽,身着一袭洁白的衣衫。旁边站着的是那位身穿长袖球衣的门将。几名孩子身着天蓝色的训练裤,裤子上绣有英超曼城队的标志。往昔,曼城队曾荣获欧洲冠军,因此这些孩子们偏爱穿着该队的服装。
一开始,我们坐在了水泥铺就的看台上。我向他们做了个手势,表示自己要负责守门。强巴为人真诚,毫不客气,他的踢球技术相当扎实。周围的孩子们看到这一幕,不禁发出阵阵惊叫。我接连扑出了几个球,身体开始感到有些吃力——几个小时后,我的手掌变得既僵硬又疼痛。最后,我与孩子们击掌致意,将球归还给了他们。
“你戴着墨镜,我以为你是教练呢。”
去年,上海申花队的王赟曾莅临定日二中,亲自指导该校的足球训练活动。今年,地震过后,申花队的球员们为孩子们送上了祝福视频以及签名足球。春节过后,强巴重返校园。而他所在的班级在今年的年级联赛中成功荣获了季军。
暑假仅有短短三周。进入八月份,强巴便迈入了初三的行列。距离中考尚有一年的时间,他有望进入一所优秀的高中。然而,孩子们并无闲暇去思考这些,他们面前的路还很长。只要有足球相伴,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快乐。
小丫头鼓足勇气送别前来慰问的客人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强巴一样,从震灾的伤痛中恢复过来。
今年二月,强巴被邀请至上海,参与了中超联赛开幕式上的升旗仪式。彼时,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女孩,我暂且不提她的名字,姑且称之为卓玛。在定日与上海孩子们的联谊活动中,卓玛原本是舞蹈方面最为出色的。然而,她并未参与舞蹈表演。这背后,是因为她的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尽管大家没有明说,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她的同情与怜惜。
卓玛的妹妹目前仍在幼儿园就读。教师注意到这位小女孩的行为显得与众不同。她常常独自一人躺在阳光房内,不愿参与游戏,亦不言语。她对陌生人显得畏惧,缺乏安全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在观察后表示,可能问题并非源自孩子本身。
这位家庭的女性成员始终未能摆脱丈夫离世带来的巨大打击。她将自己困于简陋的住所之中。小女儿的状况与母亲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
沪藏两地的干部和教师们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多次探访,他们希望能尽己所能提供援助。然而,某些创伤的愈合只能依靠个人,或许需要漫长的时光,或许根本无法完全愈合,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后来,一位访客前来探望,即将离开时,小女孩鼓足勇气冲出门外,想要亲自送别这位客人。
愿孩子的人生有更多机会
在“牦牛队”中,强巴以其寡言少语却充满力量的精神风貌成为团队的灵魂人物,他凭借自身的品德感染着周围的人。而旦增,作为强巴的弟弟之一,曾居住在曲当乡。旦增笑着说道:“尽管强巴踢足球技艺高超,可他的学习成绩也同样出色!能得到我认可的,寥寥无几,哈哈!”
今年六月,旦增与几位来自定日的伙伴抵达上海,参与了《潮童天下》这一节目。他提及:“那位主持人是一位眼镜戴在鼻梁上、身着西装的叔叔。他夸我是‘社交达人’,并预言我未来或许能成为主持人。至于西藏卫视的主持人?那可不是我的目标,我的梦想是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成为一名主持人。”
汪海鲸,上海援藏干部及定日二中校长,表示,近年来,学生们前往上海、成都、拉萨等大都市的机会显著增加。这一现象无疑是积极的,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孩子们拓宽视野,多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二中校园的一侧,有一座小土丘。每逢“一二·九”纪念日,学生们纷纷攀爬此山。然而,汪海鲸却选择不参与,他担心会感到缺氧。他偶尔会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你们不必总是去爬山。你们身体强健,这自然值得骄傲。但不妨尝试其他活动,比如画画、唱歌等,深入探索自己的兴趣。尝试得越多,人生中的机遇也会随之增多。”
旦增啊,你若对强巴心生向往,那便需付出努力,力求达到他的卓越水平。待到你迎来属于自己的时机,务必紧紧把握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