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患病经历引发就医讨论
近期,一名患者公开了自己的肛门周围脓肿就医和治疗的全过程,这一经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下是对其经历的详细整理。
初诊遇波折
患者察觉到菊花附近出现硬结,于是前往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医生检查,发现硬结具有按压时波动的感觉,随后建议患者转至肛肠科。在肛肠科,一位态度和善的医生耐心听取了患者的描述,并指导患者按照床边图片所示姿势背靠床边跪姿趴好,随后进行了问诊和检查。
病情确诊
医生在检查并按压后,向患者指出这是肛周脓肿,虽然属于轻微病症,但仍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鉴于脓肿范围较广,电子肠镜专家担心手术可能损害肛门周围功能,因此建议在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肠镜检查。最终,决定先进行切开排脓手术,并在术后使用抗生素控制脓肿,待病情发展成肛瘘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
手术过程
在手术过程中,医师精确地定位针头刺入点,而病患则尽力弯曲腰部以提供必要的配合。尽管手术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整个手术流程,从进入手术室到被送出病房,总共耗时仅四十五分钟。术后,患者表示只要避免触碰伤口,便不会感到疼痛,并对自身较强的疼痛耐受能力感到庆幸。
术后痛苦
术后第一晚,心情尚可,但次日更换纱布时,却发现纱布与伤口组织紧密粘连,取纱布的过程如同在细腻的肉上施行手术。医生建议使用高锰酸钾泡脚,家人则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并告知无需再塞入纱布。然而,术后不久,伤口状况再次出现异常。
病情转变
术后两个月需进行复查及肠镜检查以查明腹泻的成因,但不久后,患者遭遇了剧烈的伤口疼痛,肿胀的硬包甚至破裂并流出脓液。医生诊断后,患者被确诊为肛瘘。医生建议患者媳妇使用牙签戳破孔洞以防止脓液堵塞,避免病情恶化。然而,每次插入牙签的过程都让患者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后续检查及讨论
历经曲折,肠镜检查任务终于得以顺利完成。医学专家指出,肛周脓肿病例中,部分可自行溃破,部分则呈现局部红肿和疼痛症状。尽管在肿胀显著时进行肛门指诊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此举无疑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且有助于术中探查。术前进行肠镜检查对患者的考验较大,而术后复查则是基于对患者状况的考量。此外,出院后的换药过程也应遵循规范流程。
阅读了该患者的遭遇,你认为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痛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