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杰出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先生在石家庄不幸离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一生投身于科学研究,为我国科学领域贡献了卓越力量。他的逝世,无疑给我国细胞生物学界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带来了深重的损失。
学术生涯起步
孙大业,1937年7月,在浙江杭州出生,其家族根源可回溯至浙江温州。1959年,他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之后被分配到石家庄师范大学(现称河北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工作,这一任命标志着他开始了在该校长达数十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在教学的早期阶段,孙大业对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逐步将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确立为自己的研究焦点。
钻研信号转导
孙大业先生自那时起专注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科研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依靠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推进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创建重点实验室
孙大业凭借对学科发展的深入理解和不懈努力,成功在河北师范大学设立了分子细胞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推动了该学科在河北师范大学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
编撰专业教材
孙大业所著的《细胞信号转导》教材是我国该领域的开创之作。该教材作为众多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全面知识进行了深入阐述,填补了国内相关教材的空白,同时促进了该领域人才培养的进步。
荣获诸多荣誉
孙大业凭借其毕生的科研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奖项的认可。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紧接着,他又连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高度评价,而且极大地激励了后续的科研人员,促使他们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育人精神永存
孙大业对祖国及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在学术研究上态度严谨,堪称师德楷模,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他性格开朗谦逊,待人接物宽容大度,不追求名利,在国际和国内均获得了同行的崇敬与喜爱。尽管他的逝世令人悲痛,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
根据家属的意愿,丧礼将采用简朴的形式进行,孙大业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计划于7月11日的上午8点30分在石家庄殡仪馆的万芳厅举行。亲爱的读者们,您是否对孙大业先生在科研领域取得的哪项成果印象深刻?如果您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