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时节即将来临,中老年群体需特别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体阳气旺盛,容易出现“外热内寒”的不适症状。距离正式入伏仅剩9天,熟练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三伏天身体挑战
在盛夏的三伏时节,气温节节攀升,全年最高点随之到来,天地间的阳气亦达到顶峰,但人体却可能遭遇“外热内寒”的挑战。特别是中老年人,若在夏季过度追求凉爽,寒邪可能在体内潜伏,进而引发秋冬季节关节疼痛、频繁感冒等问题。在炎热的夏日,人体会大量出汗,阳气也随之流失,这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营养物质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会加剧疲劳感,并可能降低免疫力。
“扶阳”养生原则
在养生学中,肾阳被视为维系生命动力的核心要素,主要负责腰膝部位的健康维护。进入夏季,心火旺盛之际,若肾阳不足,可能会引发腰膝酸软、足跟不适、夜间尿频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体现了“上热下寒”的病理特征。面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温补肾阳的措施,以稳固生命的基础。在三伏天,老年人滋补身体时,需严格遵循“扶阳”原则,此原则旨在维护体内阳气,确保身体各项机能得以正常发挥。
干贝扶阳益处
干贝,又称瑶柱,性质温和,略偏温性,属于肾经范畴。这种食材含有丰富的高质量蛋白质和锌元素,每100克干贝中锌的含量可达到6.8毫克。干贝能够温补身体,修复虚损,特别适合腰膝酸软的中老年人食用。烹饪时,应使用热油将干贝煎至两面呈金,趁热食用最佳。采用此法,干贝中的蛋白质与锌元素得以协同作用,共同呈现出对肾脏的滋补效果。若选择在清晨食用,对阳气的生成将更为有益。
仔姜扶阳功效
仔姜性质辛温,享有“扶阳第一菜”的美誉。姜辣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驱除寒湿,并且能够显著提升基础代谢率,大约提高15%。其辣味温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通过将仔姜与紫苏、陈醋、冰糖一同煮制,所得汁液浸泡仔姜,陈醋能够收敛姜的辛辣,避免损伤阴气,而紫苏则有助于消除表邪和化解湿气。清晨空腹状态下,摄入三片该物质,可有效驱散夜间积聚的寒气,并且对脾胃功能的恢复和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牛肉扶阳作用
牛肉性质温和,被誉为“肉中的人参”,在增强体质、滋养血液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本草拾遗》中提到,牛肉具有“安中益气,养护脾胃”的作用。当牛肉与白萝卜一同炖煮时,不仅能够温补阳气,还能促进唾液分泌,有效缓解肉食带来的燥热感。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首先对牛排进行焯水并炒制,随后加入花椒等调味品进行炖煮,大约持续一小时;接着,放入切块的白萝卜,继续炖煮,时间为三十分钟。
夏季养生提醒
入伏前尚余九日,中老年人群在此阶段宜适量增加“扶阳三宝”的摄入量。从小暑至入伏,这一时段对于构建健康体质极为关键,饮食方面需特别留意。在此期间,除了“扶阳三宝”,黄鳝、泥鳅等食材亦为上选,而油炸及高糖食品则应适度减少。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调养原则,有助于有效强化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