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胃癌Claudin18.2临床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于7月10日正式公布,这一举措在医疗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该共识不仅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精确检测提供了专业指导,同时也预示着胃癌的精准治疗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背景情况
肿瘤精准诊疗研究持续深化,临床指南对以生物标志物为依据的治疗方法给予更多关注。我国已批准全球首个针对CLDN18.2的靶向药物佐妥昔单抗上市,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同时也引发了精准检测方面的挑战。这一现状促使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变得尤为紧迫。
共识撰写
国内有超过十位知名病理学专家承担着重要使命,他们基于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分析,共同编制了《共识》。这些专家在CLDN18.2检测标准化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努力,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稳固的参考,以期让更广泛的患者受益于精准治疗。
内容规范
《共识》对CLDN18.2的IHC检测流程进行了详细规范,包括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以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明确了判读标准,便于医生进行精确判断;此外,统一了报告格式,便于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面的操作指导。
临床意义
共识的公布促进了晚期胃癌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这一共识精确地识别了靶向治疗可能受益的患者群体,使得更多的患者有机会接受适宜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借助精确的检测手段,为患者量身定制更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了治疗效果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水平。
专家声音
《共识》一文的作者应建明教授指出,尽管近年来胃癌的精准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这些新药物也对病理科的规范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病理科与临床医生能够实现有效协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化的诊疗服务,极大提升精准诊疗的质量。
发展前景
我国首部针对该领域的专家共识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在胃癌精准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共识的制定与推广,不仅提高了检测的规范性和精确度,还为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它也促进了癌症防治体系的建设,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共识》的问世标志着胃癌治疗领域的一大进展,然而,它在实际推广及运用过程中能否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果,尚存疑问。我们诚挚邀请读者们就此事发表个人见解,并期待您对本文的点赞与转发。